專業化與多元化,對于眾多家電企業來說,過去還只是一道選擇題,如今來看則成為一道必答題。即,到底如何實現“魚與熊掌兼得”?
回歸一線市場經營的原點,很多家電人會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商業新變局:一線市場上,年輕一代的主流用戶群體們,對于產品選擇的品牌專業性要求越來越高;同樣眾多家電企業,面對家電產業的天花板,又在紛紛快馬加鞭進行業務多元化的拓展。
那么,家電企業在接下來的業務多元化擴張之際,又將如何保證在相關品類上的專業化色彩不動搖。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格力、創維這兩家曾經的家電行業專業化標標,如今都在紛紛加速從曾經的空調格力、電視創維標簽,向工業集團格力、智能家電及信息技術集團創維的轉身。比如,格力從家電業務到工業機器人、健康醫療、新能源,而創維也從彩電向全品類家電、信息電子,及新能源汽車等全線的發展。
由此,對于眾多企業來說,從專業化到多元化的探索,如今再從多元化布局后的專業化標簽重新賦能,最大考驗并不只是在外部的市場經營、品牌定位,以及商業競爭等外部競爭,而是企業內部的經營理念、組織架構和管理創新策略升級。簡單來看,如何在多元化加速奔跑之后,還能保障企業的專業性標簽下賦予新內涵,這需要面向用戶的再造,更需要面向企業內部的組織變革重塑。
不過,在家電圈看來,如今有兩大挑戰擺在所有企業的多元化和專業化經營課題面前:一是,主流消費群體的年輕化、成熟化和理性化,他們對于產品的選擇,雖然出現了套系化、前l置化的新趨勢。比如,一次性將全套系的家電產品進行整體化選購,在家庭裝修前就開始配置家電產品。但是,他們對于品牌的訴求和認同,卻出現令人意想不到的走勢:那就是更加專業化。不是專業型企業推出的家電品類,不會輕易去選擇,比如說索尼電子產品專業性沒問題,但如果推出空調、冰箱和洗衣機,很多用戶就會持懷疑態度。當然,這一輪產品的專業化標簽背后,正是產品的技術性門檻,以及功能性體驗,變得越來越重要。
二是,大量企業在傳統家電業務上的增長已經沒有空間,而且經營規模和經營質量直線下滑,這是不爭事實。在這種背景下,很多家電企業的多元化、多業態擴張步伐陡然加速,不再滿足于家電為中心的關聯產業整合與打通,而是積極面向新能源汽車、醫療健康等完全陌生的領域大步擴張。由此,這也帶來很多企業在人力、物力、資金等資源配置難題,即如何在保障專業化品類上的競爭力之際,謀求在多元化等新興業務上的“投入產出比”,如何避免不出現“顧此失彼”局面。這考驗的不只是企業的人和錢,還有經營格局和管理思路,以手段創新能力。
對于不少家電企業來說,如今到底是選擇專業化方向不動搖,還是堅定實施多元化新征程,已經不是一道令人糾結的選擇題,而是對于眾多頭部企業來說是“必答題”:一是,很多頭部家電企業,如今除了積極拓展并布局多元化業務,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已經沒有其它路可以走下去;
二是,在專業化與多元化之間,對于家電企業來說,就是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核心就是要保證現有的專業化業務市場競爭力,還要謀求在多元化業務上盡快步入正軌。難點就在于如何實現“魚和熊掌兼得”下的協同發展互為推動;
三是,專業化與多元化兩者之間不存在商業上的矛盾與對立,只是存在于不同企業在經營實力上的差距與短板,優秀企業從來不會糾結于多元化會拖累專業化,而是會基于專業化積累下來的實力為多元化擴張提供基礎支撐。
隨著家電產業發展步入成熟期,眾多領軍企業已經開啟了全面多元化擴張大幕。接下來,相信還會有更多專業型家電企業,探索更加多元化的業務布局。在這種情況下,所有廠商不要再糾結“應該堅持專業化還是多元化”,而是要積極尋找在多元化業務下的專業化重新賦能和新業務的快速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