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浪潮-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婷婷-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當前位置:裝啦啦裝修網裝修資訊行業動態

新十年家電企業增長主引擎又會是什么呢

時間 : 2021-03-29 08:25:22來源 : 家電圈

當一家日本生產調味料的百年企業,扼住高通等世界芯片企業巨頭的“咽喉”;當日本限制制造電視和智能手機柔液晶屏必需的聚酰亞胺氟等關鍵材料出口時,韓國三星等企業就要拉響警報;當國內機器人產業95%集中于下游系統集成環節,上游零部件仍舊依賴進口……

如果說,過去十年中國家電行業增長的“主引擎”是規模、成本、人口政策紅利;那么當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快速重新配置的新十年,家電行業“主引擎”也將變為“技術創新驅動產業革新”,這必將是中國家電持續增強核心競爭力和占據全球市場主導地位的根本。

價值四要素

價值創造四要素,包括勞動、技術、企業家和資本,其中最重要并且在不斷變化的要素就是技術創新。沒有技術的持續創新,沒有現在,也沒有未來。

盡管中國家電在科技創新方面,過去不乏案例和優勢能力,但在很多關鍵核心零部件、關鍵材料、關鍵設備等方面,依然沒有改變被動參與競爭的局面。比如中國在“小軟件”領域(如手機APP)全球第一,但在“大軟件”和基礎軟件領域則明顯落后;同樣,在機器人和高端自動控制系統、高檔數控機床、高檔數控系統國產化率不足20%。

就任何行業的企業而言,沒有技術的技術公司是沒有生存安全感的,大而不強。2018年曾經是美國市值最高的工業巨頭通用電氣,被正式從道瓊斯工業指數除去,取代它的是醫療保健巨頭沃博聯。

通用電氣依然擁有航空發動機等核心技術,但背后深層次原因在于美國經濟產業結構已經發生變化,醫療保健和IT科技公司才是未來。百年老店同樣難以逃脫產業生命周期挑戰的“宿命”。更不用說其它的行業和企業了。

直擊底層技術

年來,全球制造業大遷移背后的真正動力,正是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

2018年以來,大國之間的單邊“貿易保護競爭”造成進口受限,暴露出國內家電產業鏈在高端芯片產業上的脆弱,掣肘家電、手機、汽車等多個行業的發展。

這也凸顯,中國制造實現在芯片等關鍵技術“攻堅戰”迫在眉睫,不掌握自主創新能力,不掌握關鍵核心技術,不僅無法直面當期的競爭,也會丟掉未來企業持續競爭的主導權,更會丟掉未來持續增長、產業轉型的發展空間。

對于中國家來說,過去十年的高速度增長,之所以能夠扭轉被動市場地位,離不開技術創新,更離不開全球范圍以勞動力為主的制造成本,實現規模化相對優勢,再配合一定的制造技術創新更加明顯;而這種優勢隨著世界格局巨變、產業轉型加速而逐漸轉移,中國制造如何在全球范圍競爭重新優化產業結構,不被新一輪產業革命所淘汰?持續發力上游核心技術并實現技術創新突破,是中家電企業擺脫“被卡脖子”的共識,更是必選項。

日本科技企業在產業轉型上覺醒得早,也走得更穩、更好。比如味之素,一家日本百年企業,生產調味料,而他將制作味精的副產物,通過工藝改進變成薄膜狀可以隨意承接無數種電路組合,顛覆芯片傳統工藝,并大大提升制造效率,如今基本上全世界100%的電腦中,都在使用味之素公司的產品。

換而言之,如果沒有味之素的ABF支撐高端芯片升級,無論蘋果、高通,還是手機、電腦、汽車以及AI、5G芯片,幾乎統統無法制造。再好的芯片,也無法封裝完成。

懂得舍得之道

從全球范圍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都有較多低調的“味之素”,或者“隱形冠軍企業”,很多公司幾十年只研究一種零件、只做一個產品,做到“極致”水,甚至成為具備世界第一的“唯一企業”,也讓很多中國高端制造企業若不采用這些關鍵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競爭力就會大幅度下降,比如芯片、壓縮機、光電產品等。

與中國企業在家電市場端“血拼”撤退后,外資企業并未退出產業鏈,而是專攻標準和上游核心技術,或者重兵布局高技術、高收益的科技產業。比如3D、4K、量子點等技術都是由日本開發,并由中國企業在市場上發揚光大。如今,夏普、松下、東芝等轉型醫療設備、能源等。

三星轉型也帶來很大的啟示。2017年,三星一款手機發生事故后,很多人都覺得三星要大虧,因為一個爆炸事件就造成其70億美元的損失,結果三星電子有液晶屏和儲存芯片這兩個戰略控制點,將這兩個東西漲漲價,在2018年就成為了全世界很賺錢的公司。

比如作為醫療領域著名的“GPS”三巨頭之一,作為荷蘭老牌企業,飛利浦在全球先后放棄了手機、彩電、音響等多個消費電子業務的自主經營,已經放棄盈利狀態不佳的小家電板塊,將重心全面轉移到醫療健康業務上,在全球并購醫療相關資產。2020年飛利浦全年的銷售額達到195.35億歐元(約合1536.25億RMB),同比增長3%。全年凈利潤達到11.95億歐元(約合93.98億元RMB),同比增長1.9%,逆勢增長。

做深做透織產業鏈

前沿技術、底層關鍵技術創新,依然是傳統工業強國的主戰場,也是中國科技企業拓展新興產業的未來著力點。

一個企業要想活得久一些,它的壽命就要努力超越產業生命周期的限制。按照康德拉季耶夫的長波理論,人類從工業革命到現在的250年,經歷過五大產業周期。比如西門子這樣的百年老店,經歷過電報電話、電力照明、自動化、醫療四大產業周期,每個產業為其貢獻了30-50年的輝煌。

當然,中國企業追趕的步伐從未停止過,隨著競爭加劇、格局洗牌,掌握核心技術、掌握全產業鏈競爭的意識已經覺醒,過技術引進、并購重組、人才引進等手段也在快速展開戰略布局,補短板、趕差距,向上游核心部件、關鍵設備等產業鏈高附加值環節進行延伸。

比如今年美的集團加速“自我重構”,入股萬東醫療、收購日立菱王電梯、組建美墾半導體等;海信家電以13.02億元認購三電控股股份開拓汽車空調市場,同時向超聲等醫療設備領域持續投入,并加快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芯片等高科技新產業持續投入。海爾、美的也在布局工業互聯網,或臺化整合資源,或主打全產業鏈一體化驅動。方太進軍凈水器產業,而是從最底層的膜材料為突破口,發明了可以“選擇過濾”的NSP膜色譜技術,以材料創新實現對整機的發明再造。

可以說,家電巨頭新一輪的多元化擴張,已經走到一個‘百花齊放’的新階段,意在更貼企業自身的創新和智造能力,而不是盲目追求熱點;看似與原有的家電業務沒有直接和間接的關系,但底層的邏輯是相通的,那就是科技創新的實力,以及在芯片、機電、工業自動化、醫療設備等底層業務上,是存在很強關聯的。

根深才能葉茂。從外資品牌的發展路徑來看,做一個新產業,最終還是要做深做透,實現技術差異化和產業自保。沒有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護城河和防火墻,就沒有安全感。沒有扎根產業底部,數百億的投入也是在沙灘上蓋樓,頂不住臺風的猛烈沖擊。比如說,東芝既有核電,也有家電,包括西門子、博世,都是依靠底層的科技創新實力,實現在家用、商用等多業務臺的布局,表面上看沒有聯系,背后其實存在著核心部件、核心技術的協同和廣泛應用。

如此變局之下,未來十年,中國家電制造企業必然要走向價值鏈高端,推動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在全球范圍內競爭獲取更強的話語權、主導權,當人口紅利、政策紅利等傳統優勢消退,向產業底層、核心地帶發力“技術創新”,是適應競爭和向前發展的必然選擇。

也因此,“十四五”開局,由規模擴張發展模式轉向更注重質量、效率、效益的發展,家電產業就要抓住“技術創新”這個牛鼻子,促進產業突破、縱深,這是破局轉型關鍵,也是生存競爭的關鍵!

關鍵詞: 家電企業 增長主引擎

公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