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營房社區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老社區,目前一套58平米的兩居室的價格為650萬元,單價約11.2萬元/平米。陸肖肖攝
“沒想到學區房會這么火,好的學區房基本都要靠搶”,王林(化名)告訴《華夏時報》記者,自己剛剛完成一套學區房的過戶,從3月份開始看,到最后成交,預算整整增加了80萬,總價低的要不看不上,要不搶不上,無奈只能提高預期多貸款。
不同于前期市場上“涼涼”的預測,西城區在“多校劃片”之后僅經歷了短暫的市場冷靜期,近期市場重回火爆。《華夏時報》實地走訪學區房市場也發現,近期西城區的學區房成交活躍,房源成交周期縮短,價格開始走高,已經恢復到2017年317政策前的市場最高點。
北京學區房成交近期再度火爆
作為北京市教學質量高地,東城、西城、海淀也被大眾稱作“東西海”,相比之下,西城區的教學質量相對均衡,也成為家長追逐的學區房重點區域。今年4月底,北京市西城區調整了入學策略,2020年7月31日后,在西城區購房并取得房屋產權證書的家庭適齡子女申請入小學時,不再對應登記入學劃片學校,全部以多校劃片方式在學區或相鄰學區內入學。這一“多校劃片”的政策由于對市場影響較大,也被稱為“731新政”。文件發布后,不少購房者迅速入市,趕在7月31日之前完成過戶,保障孩子的入學資格,當時的市場一片火熱。當時也有諸多市場預測,稱7月31日之后,西城區學區房要“涼涼”。
不同于市場上對于西城區學區房的預測,近期西城區學區房實現了“絕地反擊”,走出了一個上揚曲線。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11月份,西城區二手房價格環比增長了0.8%,成交環比增長約11.5%,近三月成交持續修復,絕對水平已經處在2019年以來較高位上。
《華夏時報》記者走訪市場發現,西城區的學區房多數為“老破小”,但憑借優質的教育資源,價格處在北京市二手房的金字塔尖的位置,單價多在10萬元以上。阜外大街甲22號院是1980年左右建成的社區,周邊小學為阜外一小,小區內一套50平米的兩室報價在580萬元,單價達11.5萬元/平米。南營房社區也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老社區,目前一套58平米的兩居室的價格為650萬元,單價約11.2萬元/平米。
西城區阜外一小 陸肖肖攝
阜外大街甲22號院是1980年左右建成的社區,周邊小學為阜外一小,小區內一套50平米的兩室報價在580萬元,單價達11.5萬元/平米。 陸肖肖攝
西城區月壇片區的一位經紀人小張(化名)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最近學區房又火了,價格在400-500多萬的一居室和小兩居比較搶手,基本上出來一套房源很快就賣出去了,業主掛牌價格有所升高,溢價空間也在縮小。“我們大區6家門店這個月成交了30多套房源,平均下來人均出手一套。” 小張說。
小張介紹,當時731之前市場異?;鸨?,在之后的兩個月左右,市場冷靜了一段時間,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望,大家已經消化了多校劃片的政策,因為西城區的學區優勢仍然在,除了極少數教育質量不是那么好的區域,大部分的學區房還是比較穩的,學區房的需求仍然在,所以經過了一段時間,大家又開始出手了。對于北京市的其他二手房,在2017年317新政后有的已經降了20%,但西城區的學區房一直堅挺,在短暫的跌價之后,目前整體價格已經回到了調控前的水平。
和碩機構首席分析師郭毅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西城區的多校劃片,讓學區資源相對均衡。731之前學區房成交量走高,并不是透支了購房需求,因為大眾對于優質教育資源的追求是剛性需求,并不存在所謂的泡沫,稀缺資源必然會產生價值上的溢價。
優質學區房仍然搶手
考慮到未來孩子的上學問題,王林今年開始將購買學區房提上日程,經過了仔細分析,王林將看房區域鎖定在海淀區。在看房的過程中,王林深刻的體會到了市場由冷變熱的變化。
王林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我們是三月份開始看房的,那時候疫情比較嚴重,好多小區還不能正常出入,進出都要靠出入證,加上大家對安全的考慮,所以看房人較少,價格整體處于低位,當時單價在9.5-10萬元之間,可選范圍挺多的,我們覺得還可以再看看就沒著急出手。”
“到了四月和五月,看學區房的人開始增多,我們看上的一套房子,在猶豫期間,第二天就被賣出去了。到了7月左右,明年著急入學的一波購房熱潮應該已經過去了,但沒想到市場依然火爆,我們看上的好幾套房子想約業主談價都要排隊,排在前面的客戶成交了,我們連談的機會都沒有。”王林說。
面對房子需要靠搶的市場,王林感覺到了緊迫,在9月份定下了一套房子,王林表示:“本來市場上我們能相中的戶型就比較少,出來稍微方正且滿五唯一、低總價的房子就少之又少,基本都要靠搶。我們的預算也一再調整,從最開始是450萬以內,到最后成交價都到了530萬元了,單價漲到了10.5萬元/平米。也是沒辦法,總價低的要不看不上,要不搶不上,無奈只能提高預算多貸款。”
為什么今年購買學區房的旺季時間會提前呢?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般來說,學區房會在每年春節后3-5月達到成交高點,今年由于市場因素,導致學區房的關注度在年底就開始提升。從今年11月的數據來看,北京市二手房網簽量環比上漲超過了40%,而新房網簽則環比上漲近7成。
郭毅也認為,教育資源不管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是公眾認可度最高的一種稀缺資源,將學習資源和房屋產權捆綁到一起之后,追求高質量教育就需要比較高的成本。二手房市場上,學區依然是個較為重要的關注因素。北京這一輪學區房熱,其實是因為優質學區可選擇性比較少,比如萬柳、上地、德勝、金融街等板塊,帶動了周邊二手房價值的提升。
對于學區房引發的市場關注,張波表示,教育資源的均衡化是個方向,并且這個方向是非常明確的,目前一些老舊小區由于有學區而價格長期處于高位,會隨著學區政策不斷推進而逐步變化,當下熱炒學區房有著極大風險,老舊小區回歸其本身的居住價值是個大方向。(記者 陸肖肖 北京報道)
關鍵詞: 學區房